- 关键字1
- 关键字2
- 关键字1
地理组: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课堂转型
4月18日上午,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学科教研联盟地理组网络研讨会“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转型”通过腾讯会议平台顺利举办,由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卢晓旭主持,教育教育学院副教授、学科组负责人陈昌文出席会议并致辞,共90多位集团成员校教师参加。
本次活动是去年12月教研联盟地理学科组青岛教研活动的延续。在青岛会议前,学科教研组发布了“地理教师综合思维核心素养教学行为水平提升实践”个人项目,17位老师申报个人项目;青岛会议中,学科组通过研讨课、调查和访谈等形式采集了项目参与教师的综合思维教学行为信息。在此基础上,本次活动以项目为载体开展学科教研活动,发布了联盟学科组个人项目参与教师的综合思维教学行为现状水平报告,展示了高质量综合思维教学行为样例,公布了个人项目中综合思维教学行为水平提升目标,交流展示了下一阶段个人提升综合思维教学行为水平的教学设计。此外,参与个人项目的教师介绍了后期综合思维教学行为设计的方案,卢晓旭教授和陈昌文老师对设计进行了点评,与会老师进行了热烈研讨。
会议最后,卢晓旭教授安排了近期工作,公布了提升学科组教研水平的保障措施,为6月份个人项目顺利结题打好了基础。
会议相关材料
初中数学组: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课例研究
4月22日下午,教育教育学科教研联盟初中数学组以在线会议的形式开展第五次集中教研活动。本次会议围绕“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课例研究——有理数的乘法”进行探究,由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数学教育研究所邹佳晨老师主持,华东师大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生邵爱娣、上海民办建平远翔学校的贾彬老师、华东师大二附中附属初中的陈慧老师举办微讲座,教师教育学院汪晓勤教授和邹佳晨老师点评,共80余位联盟成员校教师参加。
线上教研活动
首先,邹佳晨老师介绍了本学期联盟教研活动的背景和整体安排。在“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学”这个大主题下,聚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节常规课“有理数的乘法”开展。
随后,三位老师做微讲座。邵爱娣做题为“美国早期代数教科书中的‘负负得正’解释方式研究”的微讲座,对1820-1939年间出版的200种美国代数教科书中关于“负负得正”的解释方式进行了探究,将“负负得正”的解释方式归为七类,分别是利用分配律、连减法、利用相反数、归纳法、几何方法、物理模型和生活模型。贾彬老师做题为“HPM视角下‘有理数的乘法’课例实施的经历分享”的微讲座,用学生前测问卷的结果说明了引入数学史的必要性,同时介绍了她进入数学史与数学教育(HPM)工作室后实施的第一个课例“有理数的乘法”的一些片段,在每一个环节中,贾老师都结合了自己的教学实际,向与会老师们分享了自己的反思和经验。陈慧老师做题为“学科德育视角下‘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微讲座。陈老师指出本节课侧重于数学学科德育在课堂上的落实,并进一步从“理性、信念、情感和品质”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本节课中数学德育的体现。
邵爱娣微讲座
贾彬老师微讲座
陈慧老师的分享
微讲座后,参会老师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并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在总结点评环节,汪晓勤结合今天的活动发表了自己的感想,他认为教师想要实现自己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加入“专业学习共同体”;从从知识、信念以及能力三个方面具体说明了为什么教师需要加入专业学习共同体学习专业学习;并介绍共同体是由大学研究者和一线教师共同组成,形成优势互补。邹佳晨老师表示通过历史素材融入课堂教学实践,不管是历史的融入还是德育的渗透,都是为了有效地提升数学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也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总结点评
活动最后,邹佳晨老师预告了本学期联盟活动的后续规划,初步安排正式复课后举行一场面向全体成员校教师的“融入数学文化,渗透数学德育,落实核心素养”教学比赛,具体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调整计划,并鼓励联盟校的老师们积极参与。
美术组:“美术鉴赏”线上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
4月24日下午,基础教育学科教研联盟美术组运用腾讯会议平台成功举办了“‘美术鉴赏’线上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专题教研工作坊发表会,共17所附属学校的52名教师参加,由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钱初熹教授和徐英杰老师主持。
为使本次线上教研活动能够顺利且有效地开展,2月初,钱初熹教授和徐英杰老师在汇聚华东师范大学各所附属学校美术教师的信息的基础上,将40名美术教师分为5个小组,并为每个小组配备了1名富有美术鉴赏课程与教学经验的指导教师。
参会情况
专题教研工作坊活动的五阶段
“‘美术鉴赏’线上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专题教研工作坊活动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2月20日至3月20日,钱初熹教授上传优质的中小学“美术鉴赏”线上课程与教学设计的资源,组织美术教师自学。第二阶段,3月25日至4月17日,布置“美术鉴赏”线上课程与教学设计的任务,并提供样本,指导教师指导本小组的美术教师,根据各学段的美术课程标准、教科书和教学参考资源,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发一个单元(2课时以上)的“美术鉴赏”线上课程,并进行教学设计。第三阶段,4月18日至4月20日,每个小组分别用线上会议的方式举办小组发表会,并推选2名小组代表。第四阶段,4月24日举办“‘美术鉴赏’线上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专题教研工作坊的发表会,由各小组推选的美术教师发表“美术鉴赏”线上课程与教学设计的成果,小组之间开展互评,指导教师给予点评。第五阶段,4月25日-5月30日,美术教师根据指导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与建议,对“美术鉴赏”线上课程与教学设计的成果进行修改与完善,为6月举办的第三次专题工作坊做好充分准备。
线上教研讨论情况
专题教研工作坊活动发表会
首先,钱初熹教授对活动的主旨、内容和方式进行介绍,并提出本次“美术鉴赏”线上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要求,钱老师希望教师们在发表成果时能够紧紧围绕这些要求。随后,11名美术教师展示了为期2个月的学习成果,进行了“美术鉴赏”线上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成果发表。其中,小学教师5名,初中教师3名,高中教师3名。开发内容覆盖中国画作品鉴赏、中华传统工艺作品鉴赏、外国经典绘画作品鉴赏等;教学设计方法覆盖比较鉴赏法、费尔德曼的四步骤鉴赏法、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项目式教学法和跨学科教学法等多种方法。最后,各小组之间开展互评与成果分享,并由指导教师和特邀观察员从课程开发的内容、让中小学生学会美术鉴赏的教学方法以及凸显线上教学的特点等方面,对每一位教师所发表的研究成果进行点评。
专题教研工作坊活动发表会情况
本次“‘美术鉴赏’线上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专题教研工作坊活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了动态、交互的线上交流平台,通过对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的远程在线交流与共享,为17所联盟学校的美术教师开展以学生为主体、面向未来的美术鉴赏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与帮助。
指导教师与特邀观察员的点评
“美术学科教学研究联盟建设与发展”项目对接附属学校的美术教研组建设,由美术学科、教育学指导专家和美术教学实践导师共同推进教研组的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和卓越教师培育。本项目覆盖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的美术课程与教学研究,建立美术学科教研组常态化的研讨与交流机制,旨在加强联盟校间的深度沟通、协同与联动,形成美术学科教学研究、资源共建共享的平台,全面提升集团成员校的整体美术教学的教研水平,从而为中小学生提供高品质的美术课程与教学。
供稿:学科联盟各教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