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字1
- 关键字2
- 关键字1
“宛如平行线的各所学校汇聚于本次研修活动,各校的教研成果在此绽放!”
——华东师大二附中紫竹双语学校校长邹淑君
2022年3月,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学科教研联盟活动全部调整为线上举行,本月活动场次共15场,其中理科组的信息技术、初高中数学、科学等组开展了7场活动。
信息技术组:信息学竞赛教师线上培训
为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积极探索信息技术领域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增强华东师大附属学校信息学骨干教师力量,吸纳更多优秀的青少年投身信息学知识领域的学习,信息技术组在2022年春季开设创新人才培养信息学师资培训系列课程。
本次培训由华东师大计算机学院肖春芸老师、周爱民副院长牵头组织,旨在深入地剖析信息学有关问题的本质,有效地促进中小学和高校在信息学创新型学生培养上的衔接,加强对学生信息技术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志向,为先进智能制造、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输送创新型人才,服务国家战略。
课程由华东师大二附中信息学竞赛教练金靖老师主讲,3月份已开展了四期讲座,依次介绍了“如何建立信息学竞赛课程体系”、“零基础阶段编程语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分析”、“如何搭建竞赛训练环境”和“算法优化入门讲解”等主题,内容丰富扎实。来自14所附属学校的20名信息技术教师参加了此次培训,大家反响热烈,收获颇丰。让我们期待信息学的种子在集团校中播种萌芽、茁壮成长。
初中数学组:引领区域教研 提升课堂实效
3月23日下午,学科教研联盟与上海市闵行区初中数学联合教研活动隆重举行。活动由华东师大二附中紫竹双语学校承办,联盟各成员校初中数学教师、闵行区初中数学教师以及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数学教育方向研究生共400余人参加。
【线上同课异构】
华东师大二附中紫竹双语学校沈克和华东师大二附中附属初中陈慧两位老师分别带来了初一年级“相交线、平行线”单元复习课的线上教学展示。
沈老师课前借助导学案收集学生的思维导图,了解学生现有知识结构的不足。课前3分钟使用数学文化视频介绍非欧几何,讲解通过角的数量关系得到平行的原理,拓宽学生眼界。课堂上以学生作品评析的方式展开概念梳理,针对课堂中例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初步添加辅助线来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整节课借助投票、请学生发言、互动批注等方式尝试突破了线上教学的壁垒。
陈老师主要从5个版块展开课堂教学。一是展示学生自己制作的视频,一方面是复习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另一方面也让同学们感受到平行线在生活中的应用;二是介绍欧氏几何第五公设(平行公理)的相关内容,完善平行线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论证过程,同时也在最后的微视频中介绍了平行线的历史,拓展学生的视野;三是通过问题串的形式,让学生感受运用平行线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四是展示学生围绕平行线编制的题目,锻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是课后作业,包括平行线这一单元的证明题、学生编制几何题,同时布置了数学写作。
【评课交流】
评课交流环节由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初中数学教研员张胤睿老师主持,先由沈克老师和陈慧老师从教学设计思路、上课实施感受和有待改进之处分享了执教线上教学观摩课的体会。
华二紫竹双语学校邹淑君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和精彩点评。邹校长围绕教学的实效性提出了一些思考,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习为先,通过任务驱动,让课堂中的学习真实地发生、深度地发生,教师应关注学生存在哪些似是而非的理解。希望专家教师们能够从不同的视角探讨这两节课,进一步研讨该如何在课堂中达成更有效的教学。
华二紫竹双语学校数学工作室负责人李溢老师认为这两节课具有三个共性:一是任务驱动,通过前置的任务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有效化解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二是技术赋能,通过线上投票、学生批注、讨论区互动等方式强化学生的参与;三是学科德育效果好,让数学课从解题的课堂,转化成育人的课堂。
闵行区教育学院初中数学教研员张胤睿指出两位老师在线上教学中都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让学生进行介绍、交流、评价、反思、改进。他进而希望大家继续对线上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在线上教学背景下,设计出一些有新意、有效果的课堂教学手段。把线下教学的一些优秀做法迁移到线上课堂,实实在在提高课堂效率。
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邹佳晨老师从一个主题、两个视角和四大留白分析了两节观摩展示课。他认为复习课不仅仅是炒冷饭,也可以讲授“新知”,根据学生情况对在概念课中无法完成的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让学生体会数学是一个整体的联系,同时也是一个带领学生探究新方法的好机会。两节线上教学展示课,是在目前形势下教研活动的一次尝试,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师生的互动情况非常好,都融入了数学文化且运用方式首尾呼应,培养了学生的理性精神。他指出,两位老师都在课堂中尝试了留白式教学,两位老师在陈述之白、论证之白、方法之白和问题之白四个方面都进行了很好的实践,并建议在总结环节给予学生更多时间,力争突出超越之白,发挥数学课堂更大的教育价值。
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汪晓勤教授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总结。一是设计问题、放飞思维。两节课问题设计合理,通过动态几何进行教学,再让学生总结其中的一般规律,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二是融入文化、拓宽视野。教材中是通过实验操作引入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但《几何原本》不是这样做的,那么学生对于书本上的方法是否有质疑?在这两节课中,教师都提到了第五公设,回顾知识的源流,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教师如果能站在更高视角去看知识点,会看到不一样的风采。陈老师课堂上的微视频呈现了平行线的中西对照,更是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是运用留白、提出问题:课前与课后的留白都是值得教师去尝试的,问题提出也有其多元的价值,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问题提出和问题解决都是教师了解学生的窗口;四是结合写作,对话古今:教师可以给学生呈现《几何原本》中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让学生走进古希腊数学家的心灵深处,与《几何原本》中的体系进行隔空对话:假如欧几里得来到今天的课堂,他会怎么看待今天教科书中的几何体系?值得老师们进一步思考。
科学:基于学历案的初中科学课堂教学实验研究
3月21日下午,学科教研联盟科学组开展了以“基于学历案的初中科学教学实践研究”为主题的教学研讨会。本次活动由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丽水学校承办,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沈甸副教授、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科学教研员黄莹、附属杭州学校钱桔青副校长等共同指导。活动以线上观摩线下交流讨论的形式展开,主要包括教学展示、教学研讨和主题讲座三个环节。
附属丽水学校严锦石校长为活动致辞
【同课异构】
来自附属丽水学校的叶宇城和徐宗强两位老师进行了《光的反射》的同课异构。
叶老师注重学情分析,从学生对日常光的反射现象的感性认知入手,以两张自己拍摄的学生照片对比引入新课,把生活中的感性认知转化为科学问题,通过科学实验的手段对问题进行探究,对照光的反射实验的结果,进而展示、分析、评价,逐步认识光的反射规律。最后,运用光的反射规律作图,解释生活中的反射问题,进一步认识规律,回归学生,帮助其解决问题、建构知识。
徐老师以建模的思想贯穿整个课堂,带领学生经历了初建模型、认识模型、学习模型、修正模型、应用模型五个过程。以“对于拍摄的学生照片,能提出什么问题”为开端,激活课堂氛围;通过实验演示光的反射,初建光的反射路径,诊断学生的起点;学生自学光的反射基本概念,认识光路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得出光的反射定律,教师指导修正模型,进而应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并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最后回到情境——如何使照片中的人脸变亮,学以致用,完成了教学情境上的闭环。
【评课研讨】
附属丽水学校教研课程处沈建军副主任首先介绍了学校的学情,以及作为新建学校探索使用学历案的背景。两位展示课执教老师也从学历案出发,介绍了自己的教学设计,与会老师就本次的研讨主题“基于学历案的初中科学课堂教学实验研究”进行了交流和分享。
附属杭州学校钱桔青副校长指出两位老师的课“科学味道浓,学历案痕迹深”,是高效且有趣的课堂。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真正做到让学生经历实验过程,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发言。同时两位老师对于课堂节奏的把握适合学情,通过课堂学习,让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同时钱校长也指出了要在实验教学中渗透试验规范,明确实验目的,知道具体操作,确定观察指标,学会证据收集,全面分析结论。
沈甸副教授认为虽然两个老师采用了同课同构的方式进行教学,却上出了不一样的风格:叶老师年轻富有活力,思辨性比较强;徐老师沉稳严谨,逻辑性非常强,同时徐宗强老师的建模思想,步步递进,令人印象深刻。同时她也指出针对初一学生,评价方式可以多元化,在学历案最后的总结部分可以提出更加深刻具体的问题。
【微讲座】
在充分的评课交流之后,沈甸副教授带来了题为《科学教学中的学历案开发与实践》的微讲座。沈老师在辨析了教案、导学案和学历案的区别基础上,深入分析导学案和学历案的异同点,帮助大家更深刻地认识学历案。接着,她介绍了学历案的基本要素和学历案编制的关键技术,并结合本次使用的学历案,给出了详实的指导意见。最后,沈教授结合徐宗强老师建模的思想,指导学校教师如何开展“基于建模的学历案教学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