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字1
- 关键字2
- 关键字1
2022年4月,学科教研联盟地理、体育、初高中英语等学科组举办了6场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值得一提的是,面对疫情挑战,专家们纷纷开拓思路,积极创新线上教研的开展方式。
地理组:问题式教学系列教学研讨
地理组分别以“妥善解决俄乌冲突:中国如何发挥建设性作用?”“如何拯救考拉?”“江苏恒瑞医药公司该不该进驻海南?”为主题,推出了3场别开生面的系列教研活动。
【四地三校同步课堂】
4月7日,联盟地理组学科组长卢晓旭副教授围绕“解决俄乌冲突”的话题,在上海亲自为华东师大芜湖外国语学校、华东师大上饶实验中学、华东师大二附中乐东黄流中学的高一、高二共三个班级的学生开设了一节问题式教学展示课。本节课创新在于问题贯穿,将教学目标串接在问题之上使课堂内容完整并富有逻辑,学生学习过程由问题引领,改变了学生被老师牵引、不明目标、被动沉浸于知识细节的学习常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动性,让学生完整表达观点,在最终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
空中课堂教学结束后,全国各地的数十名地理教师和师范院校的研究生参加了教学研讨活动。华东师大澄迈实验中学地理教研组长曹水华、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特级教师程志华、克拉玛依市地理教研员康鉴对教学进行了点评,充分肯定了这节课的设计,同时表达了对问题式教学优势的认识,对课堂目标设置变革的认同。华东师大陈昌文教授在总结时,倡导大家更新理念,深悟地理教学的本质,更高位地认识地理课程的目标,并落实在教学行为上。
【项目研究成果展示课】
华东师大澄迈实验中学承担了地理组“基于问题式教学的地理教学目标达成度提升实验”的项目研究任务,半年多来,教研组大力推动问题式教学研究。4月14日,澄迈实验中学的王楚楚老师以“如何拯救考拉”为问题线索,开设了一节初一展示课“澳大利亚”,这堂课既是项目研究成果的初步展示,也显示了项目在提升教学质量,促进课堂教学形式转型升级方面的突出成效。
华东师大澄迈实验中学王楚楚老师教学现场
在研讨环节中,华东师大二附中乐东黄流中学教研组长丁建强老师剖析了王老师教学的核心任务和实现过程,他认为这节课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同时情感态度的融入让听课者非常感动。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教研组长陶力越老师认为问题式教学设计的转型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他认为王老师所设计的四个学习活动完全围绕主问题展开,非常符合问题式教学的本质,教学中有非常突出的综合思维,将核心素养融入在问题式教学之中。华东师大广陵实验初级中学汪奇峰老师从任务驱动的角度分析了这节课设计的科学性,认为教学过程中因为学习任务而层层递进,内容相互关联,最终解决了问题,学生学习了知识,老师还将核心素养融入其中。最后,陈昌文教授指出一节好的区域地理课要思考学习的目标不是具体区域或国家的地理知识,而是将学习引伸到课程标准中设置的国家或区域的学习方法目标上。他希望教师在多个国家的教学过程,将区域认知的多个维度恰当地分解到各个国家的教学中,最终形成一个有分工的区域认知教学整体。
【一线教研与研究生教学融合】
4月21日,华东师大澄迈实验中学继续开展问题式教学展示活动。殷秋虹老师把“江苏恒瑞医药公司该不该进驻海南”引入课堂,在高中开设了一节问题式教学展示课。教学过程中,殷老师没有进行选址原理的空洞说教,而是将学习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提示找到影响因素,再自主计算成本,最终决定选址。
华东师大教师教育学院的研究生在课前观看了殷老师第一轮、第二轮试教的教学视频,并用华东师大研究团队开发的包括13项指标的问题式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学进行了评价,而在正式直播课后,同学们又在讨论的基础上完成了直播课的问题式教学水平的综合评价,三次课的综合评分分别是2.8、3.4和4.2,这个数据显示了殷老师一个月来进步的足迹,也直接反映了联盟活动对附校教研组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显著作用。
体育组:校本教研课题中期汇报
4月23日,体育组在线举行了本学期第二次教研活动——“2021-2022年度学科教研联盟体育学科校本教研课题中期汇报交流”。本次课题申报共有九个课题成功立项,其中8个课题的代表参与了中期汇报。课题中期汇报的专家组分别由上海市建平高级中学的田来、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苏银伟、华东师大第二附属中学王紫云、华东师大体育与健康学院樊三明和查春艳五位联盟成员组成。
本次活动的重要任务是检查各课题的进展情况,请各课题组代表汇报课题完成情况、存在问题、下步推进计划等,专家组针对各课题研究进展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提出相应建议和策略。
针对王万青老师主持的《开展全员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实践探索》,专家组提出要进一步梳理细化实施的规则与内容,将为什么做、做什么以及怎么做更加具体化,建议从学生、教师以及学校三个层面展开后期研究。
对于朱林老师主持的《华东师大芜湖外国语学校游泳课程一体化的建设与实施效果》,专家组提出要聚焦于课程的视角,对接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从目标、内容、教学或实施建议等方面展开研究,形成具体的实施方案,为加快后期的推进做好准备。
针对刘近腾老师主持的《华东师大紫竹教育园区“旱地”冰雪课程研究》,专家组分别从开展现状调查、实施成效的总结以及遇到的瓶颈问题等几方面给出建议,并提出可增加具体的个案分析来支撑本次研究。
针对陆韵婷老师主持的《“双新”背景下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实践性研究——以高中足球专项教学为例》,专家组建议将研究内容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把“教会、勤练、常赛”形成一条主线,进一步梳理研究思路。另外,体育作业的布置形式可进行创新,例如融入智能体育app以有效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陈超老师主持的《多方向移动训练对篮球进攻基础配合教学效果影响的研究》,专家组认为基于目前的研究条件,可以把实验内容进行调整与细化,分别从练习内容、练习形式、运动量及运动强度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指导建议。
针对单影老师主持的《上海市体育中考第四类项目有效教学的方法研究与策略探讨-以排球为例》,专家组建议理论部分的内容可以做得更扎实一些,要广泛收集有关排球教学方法的资料,同时可对本校使用的教学方法或手段进行梳理,并总结出特点与规律,进一步丰富本研究。
对于施瑞安老师主持的《华东师大附属东昌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4+1体系的实践研究》,专家组分别从概念的理解、案例的收集、学生骨干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此研究有效持续的实施提供了新的途径。
对于黄达威老师主持的《基于“双减”背景下的“教会·勤练·常赛”新做法在初中排球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专家组从问卷内容的设置、研究内容的针对性、练习手段的多样性、成果的创新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分别给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
最后,上海市建平高级中学的田来老师代表专家组进行总结,虽然在疫情影响下,项目的开展遇到了一些新问题,但各位负责人能够灵活调整策略,通过本次交流也促成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希望各项目组,进一步梳理后期研究思路,不断完善实施计划并持续推进!
初中英语组:基于主题意义的听说教学
4月20日,华东师大淮北港利实验学校承办了初中英语组的教研活动,活动以“基于主题意义的听说教学”为主题,由华东师大教师教育学院郭宝仙教授、杭州上城区教研员陈瑶老师共同指导。
【听说课例与研讨】
接着,付文清老师执教了一节精彩的听说课,内容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Unit3 How doyou get to school?。本节课以交通方式为主题语境,利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将整节课的新课教授和活动产出环节有机结合在一起。付老师首先运用图文配对练习,引导学生掌握交通方式的表达,注重模仿语音语调及重音。随后,她带领同学们开展了小游戏,进行表达距离的数字词汇教学,通过组织“对子”活动,练习本课的重点句型,再通过“同学如何到学校”的小调查,使学生将课内所学知识迁移到真实生活场景中。
在反思点评环节,淮北港利实验学校刘泉老师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并在教师评价用语及小组合作评价制度方面提出了建议。大家充分讨论了课堂的优缺点,让老师们对听说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充分的思考。
杭州市上城区教研员陈瑶老师以“基于主题意义的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设计”为主题开展了点评与分享,陈老师分析了人教版教材听说板块各部分的功能、定位及本课的教学内容,并分析了2017年版的新课程标准对于主题意义探究的相关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付老师的课阐述了如何开展基于主题意义的听说整合教学,她强调要听读结合训练、听说结合训练,从而有效深化对听力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基于主题意义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需要重视体验语言、培养策略及落实语用。
【微讲座:指向主题意义的听说课探究】
郭宝仙教授围绕课标要求、研究现状及常见现象、如何理解主题与主题意义、听说课中主题意义的实现方式等四个方面展开了微讲座。她认为,目前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阅读和写作课,对听说课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基于主题意义的英语听说教学需要教师重视。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对课程内容与要求的整体把握和情境化、结构化处理,活动容易缺乏主题语境、零散及思维层次较低。因此,教师基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理念,通过教材单元的整体分析,确定本单元整体的主题意义探究目标,并将其分解到各个课时教学中。不同课型要基于语篇特征挖掘主题意义,创设主题语境,有效实施主题意义的探究活动,其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关注具体的技能性知识,如本节课中数字的表达、重音及其表意功能的识别与表达,在此过程中强化主题意义。
高中英语: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6T模式
华东师大二附中四校区联动教研、集体备课的机制有效促进了各校区间的互动与学习,使新校区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快速发展,对于集团校的教研组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因此,学科教研联盟高中英语组特邀二附中张江校区和宝山校区于4月25日共同承办主题为“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6T模式”的线上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华东师大教师教育学院程晓副教授主持。
【6T理论模型与课例分享】
首先,二附中宝山校区教研组长陈琼带来微讲座《基于6T模式的单元教学》。陈老师讲解了6T模式的内涵与意义,根据此模式,教师在单元主题意义的引领下,联系单元各语篇,将零碎的知识点纳入系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逐步形成对单元主题的深入理解。陈老师以上教版B3U3“The way we are”为例,展示了6T模式设计案例,从“分析教材内容,厘清主题、话题和语篇类型”、“梳理主题、话题间线索,确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顺序”、“设计学习活动,建立自然过渡”四个方面呈现了6T模式实施的具体步骤和设计巧思。她强调,6T模式的核心在于以主题和话题信息为主线,以语言知识为暗线,提炼主题意义,挖掘单元育人价值,从而使课程教学由零散走向关联,由传授走向运用,由浅层走向深层。
[1阅读课例]
二附中宝山校区李雪莹老师分享了基于6T模式的课例“Ideal Beauty”,以“整形手术利与弊”学生辩论活动和“班级形象大使推选”mini-project活动为案例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李老师通过情景导入、梳理内化、思辨创造三个阶段,激励学生积极探讨身边的美,这种创新的活动方式激发了学生探索欲和表达力,最后通过学生之间的同伴互评,在探究主题意义的同时实现了教学评一体化。
[2写作课例]
二附中宝山校区马晓磊老师就同一单元的写作板块课例分享,马老师在6T模式中融入了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的三个环节:激发(Motivating)、促成(Enabling)、评估(Assessing)。在激发环节,教师通过头脑风暴引导学生提出了自己的容貌焦虑问题,创设了建议信的写作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分享欲和学习动力;在促成环节,教师通过展示作文范例,对学生进行写作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的指导;在评价环节,教师邀请学生进行同伴互评,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交流研讨与专家点评】
在研讨环节,华东师大芜湖外国语学校的葛文娟老师、华东师大澄迈实验中学的李维林老师分别进行了交流。李老师对马老师的教学反思提问:通过听说课和写作课协同来进行对比,其内容相关性在何处?陈琼老师回应:在本单元中,口头和书面交际针对的对象和场景有所不同,所用的语言也有所不同,所以听说课和写作课不一定能完全实现协同,这方面需要根据教材的具体进行灵活运用,必要的时候进行素材补充。
二附中张江校区英语教研组长张薇肯定了6T模式为落实新课标核心理念提供了有效途径,通过聚焦主题意义、聚焦主题语境、聚焦真实情境对教材单元的内容进行整合与补充,使我们对单元内容模糊、浅显、涣散的理解转变成一种清晰深刻的认识。张老师也对课例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例如在辩论过程中,可以尽量发挥教师的作用,引导学生在罗列观点之余,针对对方辩友的观点展开驳论,有来有往,实现思维的碰撞;而在mini-lecture部分,可以考虑让学生在介绍班级大使时更全面一些,从而融入更多的语言知识;写作课的写作和评价部分应该考虑时间安排的可行性,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产出。
程晓副教授在总结中提出,教师还可以从五育融合这一更高的站位来思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更好地发挥6T模式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上的作用。本次课例涉及的“审美观”话题以及课例中辩论和微项目的活动设计就自然而然地融合了德育、美育和智育,在知识内容、学习过程和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三育融合,情境与话题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活动形式符合高中生的心理和认知能力特点,从效果上看,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创造力和语言产出质量都令人惊喜。
本次的分享活动让我们看到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华师大二附中注重教学理论的学习,对课标也进行了深入研读,宝山校区的老师们敢于尝试,善于总结,将理论运用到了实践,并将实践经验形成论文公开发表,这不仅促进了教师个人专业成长和教研组的发展,还可通过成果推广使更多的一线教师受益。